上角环新村改造:

从脏乱城中村到幸福栖居地

版次:A04来源:深圳侨报    2025年02月28日

改造后的上角环新村全景图。图片均由龙城街道回龙埔社区提供

泊寓服务台大门。

上角环新村新貌。

上角环新村位于龙岗区龙城街道回龙埔社区,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通过第三方统租后整体改造、统一运营和居民共建的方式,将一个典型的“脏乱差”城中村,改造成了一个幸福的栖居地。其改造成果获得了广泛认可,被评为“深圳优秀城中村”。上角环新村的成功改造,为提升城中村人居环境、促进城中村焕发新活力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成功样本。

特约撰稿人 张仁望 黄腾龙

位于龙城街道回龙埔社区上角环新村的街巷里,每当华灯初上时,一楼的面包店和咖啡屋飘出了舒缓的音乐声,楼上居民厨房里飘出了炒菜的香气,顶楼天台上有人架起了烧烤、也有人抱起了吉他……沉寂了一天的村庄迎来了苏醒时刻。

城区的痛点:亟待破茧的蛹

作为深圳城市发展的“B面”,城中村是很多人来深拼搏奋斗的第一站,走出了许多杰出人才,承载了深圳改革开放的历史。

巷道狭小、垃圾遍地、电线乱搭、车辆乱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规划建设和治理方面的先天不足,城中村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成为制约城市品质提升的一道“伤痕”。而产业大区龙岗,便是这种城市发展“B面”的典型城区之一。

在龙岗区388平方公里土地上,分布着近500个城中村,其数量占全市的近三分之一。龙岗城中村占地面积约88平方公里,占全区建成面积近五成,涉及建筑物超10万栋,居住人口占全区近六成。范围广、数量大、人口多、提升难,成为了龙岗区城市品质提升的痛点。

回龙埔社区的上角环新村,便是龙岗区城中村的典型代表。这个在20世纪90年代于传统老村旁拓展而成的新村,既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也有村落发展的隐痛。坐落其中的余氏祖先廷著公祖祠,每一寸砖石与木纹,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同时,由于早期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后期又缺乏有效维护,随着人口增长,公共设施、交通、管网线路等各类问题日益突出,村里矛盾纠纷不断。

为优化城中村环境和秩序,龙岗区于2006年开始推进物业管理进社区试点工作,连续4年,每年投入一亿元扶持补贴物管“上马”,建设、城管、财政等部门也大开“绿灯”,引导各城中村引进专业物管公司,或由股份公司成立物管公司来治理“脏乱差”问题。上角环新村也由股份公司成立的物管进行管理,但收效甚微。这些曾经孕育了无数年轻人梦想的城中村,在呼唤着蝶变的到来。

统租加共建:

一个整村改造的典范

随着龙岗建设深圳东部中心的力度不断加大,城中村改造逐渐成为龙岗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策略。在这一进程中,上角环新村脱颖而出,成为城中村华丽变身的典范。

龙城街道回龙埔社区早年就对上角环新村做过规划,其容积率相对较大,且配有一定公共空间,为改造提升提供了基础条件。基于这些有利条件,在推进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回龙埔社区党委决定将上角环新村列为重点整治对象。而对于如何改造上角环新村,社区党委也有一个共识,“我们改造的核心目标就是‘三好’,具体就是‘服务好人、管理好房和利用好地’”,社区党委书记余庆元介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区党委多方链接社会资源,最后与万科泊寓公司通过统租改造的方式进行合作。2017年10月1日,万科泊寓正式进驻上角环新村,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造工程就此拉开帷幕。

这年10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意见。这个文件支持引入社会资本和力量,参与城中村的规模化改造和租赁。意味着上角环新村的统租方式实际上走在了全市的前面,当然也就要面临创新带来的压力。

统租改造在当时还是一个新事物,上角环村民们心存顾虑,大多数人持观望态度。特别是涉及到自用土地出让问题时,居民们更是心生抵触,改造工程的签约进展十分缓慢。

要使项目顺利推进,就要消除居民的顾虑,并争取大家的理解。回龙埔社区党委决定通过党建引领,发动党员投身新村改造的宣传发动工作。上角环新村的领导干部率先拆除自家围栏,为全村群众树立了榜样,其他党员也自觉签约支持改造工作。同时,党支部书记带领支部成员主动上门向村民解释改造方案的利弊,耐心解答他们的疑虑。在党员们的带头示范和党员干部的耐心讲解下,居民们的顾虑逐渐减少,纷纷响应签约。

但签约仅仅是起点,三年的施工周期需要居民付出巨大的耐心,更为难得的是村民对租金损失的理解。万村物业经理毕红成说:“由于需要对整栋楼进行全面改造,租客在此期间无法居住,居民没有租金收入,这期间的租金损失是一笔巨大的数字。”

在统租改造推进之后,全区城中村排水截污纳管和优质水改造工程、燃气入户工程也在上角环新村顺利落地,加上配套的道路升级和休闲广场打造,上角环新村内外环境得到大幅改观。道路平了,街巷秩序井然;墙面新了,楼宇干净整洁;“蛛网”没了,天际线清朗明亮。

立足为城市新市民和青年提供“有温度”的综合租住社区理念,运营方对楼底商超和青年社交、娱乐和生活配套做了统一规划。他们将相邻的楼房通道用廊桥串联起来,让居民可以在楼间互动;部分楼顶被打造成露台,布置了灯带,墙面还涂鸦了版画风的动漫,营造出极具青春活力的舞台氛围,让租客可以在此挥洒他们的才华;配齐房间的生活起居配套,租客可以拎包入住;在管理处一楼打造了公共互动区,入住居民还能够享受到免费的生活服务,友好的居住条件成功吸引了更多青年租住。

改造后,原本“六乱一超”问题十分突出的上角环新村华丽转身,蜕变成为环境整洁、配套齐全、小区式物业管理的宜居现代村,并荣获“深圳市优秀城中村”称号。由此实现了三方共赢:对租客而言,他们告别了破旧危房,住进了安全舒适、配套齐全的公寓,住房安全有了保障;对房东而言,他们无需再为房屋租赁的琐事烦恼,省心省力,且租金收入提高了30%以上;对社区发展而言,则因人才汇聚,充满生机活力,为后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由于环境友好,村里人气渐旺,餐饮店、面包店、咖啡店纷纷来到这里,开始了他们的城中村网红店之旅。被咖啡爱好者评为龙岗区“TOP1”的松松咖啡厅老板刘伟松在考察了周边社区乃至福田、罗湖等选址情况后,来到上角环新村,“发现这里环境好,管理完善,租金还低,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新入住的居民也不简单。传统文化与青春活力交融的新村激发了“花园设计师”们的灵感,他们发起“重新认识在居地,用游戏的方式设计花园”活动,将村里的空地改造成为共建花园。景观设计师余翠棋发动许多居住在这里的青年、老人、孩子参与花园设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花园正式落成:园中五彩缤纷的地面彩绘、就地取材的石笼坐凳、居民亲手画的装饰画和大量的本地花木,不仅满足了都市人的“田园梦”,也留住了城市的烟火乡愁。

幸福栖居地:

不仅在上角环演绎

将城中村从城市治理问题的集中地,转变为居民生活的幸福栖居地,上角环新村的故事,是龙岗区城中村整治的生动缩影。这场蝶变凝聚了政府、社区、企业以及居民的智慧与汗水。而像上角环新村这般“蝶变”的故事,一直在龙岗区发生。

与上角环新村同期开展统租改造的,还有坂田街道象角塘。这个城中村紧邻科技巨头华为的全球总部,毗邻天安云谷、宝能城等知名企业,也通过引入第三方公司进行特色公寓改造,打造了集研发办公、居住、商务、文化休闲、餐饮、购物、酒店公寓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综合体。

而往前回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龙岗区就率先推进旧改工作,提出“农民上楼、上电梯”的发展愿景,并作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来推进。通过引导住宅联建统筹上楼,成功探索出从单栋、孖栋到集体住宅的城市化转型路径,大幅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并推动村民生活方式与社区治理向现代化迈进。始建于2004年的六约新村占地约9.2万平方米,是龙岗最大的居民统建新村,成为龙岗区城市化建设中城中村改造的一个典范。

2007年龙岗区推行“物业管理进城中村”,西坑社区又探索出以社区股份公司组建物业公司、聘请大型物业公司专业人员作顾问的居民自治管理道路,推动城中村实现标准化物业管理。

自2018年起,龙岗区聚焦治安、消防、用电、燃气、食品、弱电、环卫、市容、交通和生活污水等城中村突出问题,开展全面治理,这一系列治理行动统称为城中村“十大治理行动”,向脏乱差的城中村生存困局发起总攻,让龙岗区全域的城中村告别了“抬头看不见天,出门下不去脚”的脏乱差困局。横岗街道上围新村的垃圾分类工作十分出色,成为周边社区学习的典范。

2020年,深圳垃圾分类从“倡议时代”进入“法治时代”。那些“上角环们”的干部倾力推动,登门劝导,让垃圾分类的观念在城中村也深入人心。

2021年,龙岗区率先启动为期三年的“活力城村”专项行动。专项行动以“城村共生、永续发展”为理念,推进城中村人居品质的优化升级,采取“分区分类”“一村一策”的策略,打破“千村一面”传统模式,推动龙岗城中村改造从“改差补缺”向“品质提升”转变。

“三年专项行动”精心遴选了10个城中村作为试点,其中,山厦新村以一棵古榕树为中心做文章,打造出一个集党群服务、社区图书馆、市民休闲广场为一体的复合公共活动场所。宝龙街道打造大田匠作文化村,让居民白天流连美景,夜晚沉浸剧场;大芬油画村引入世界级艺术资源,年轻人纷纷前往大芬美术馆“打卡”,掀起出游热潮;甘坑新村则成为周边居民的“活力中心”,传承百余年的麒麟舞焕发新生,成为全新的文化IP……

这些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改造,都围绕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推进,为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求而进行改造。龙岗的城中村正一个个褪去昔日的破旧外衣,换上崭新妆容。今天,它们不再是城市的“伤痕”,而是城市乡愁的承载地,是居民生活的幸福栖居地,也是许多青年奋斗的创梦空间,它们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奏响属于追梦人独特的美妙乐章。

观察眼

年轻人有得住、住得好

城市就充满了活力

得青年者得未来。青年是城市活力的主体,而青年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住房问题。住房友好是城市对青年友好的重要指标。让青年有得住、住得好,也是提升龙岗城区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作为青年来深的第一站,城中村是许多人的“深圳梦”开始的地方。青年来龙岗筑梦,大多落脚蜗居在这里,奋斗拼搏也在这里。因此,这里有城市最浓厚的烟火,也有最奔放的活力。把城中村打造为青年们的美好生活栖居地,不仅是城市对青年的温情守护,也是在营造“青合力”的汇聚点。

让城中村的环境变得更加整洁、配套更加齐备、生活更加便捷,对吸引青年留下来无疑是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城中村的配套建设的关键。

以上角环新村为例,通过统租改造,政府与社会紧密协同,推动了城中村排水截污、优质水改造和燃气到户等工程的顺利落地。旧有的排水管网被彻底更换,实现了雨污分流,河道水质恢复清澈,道路变得干净清爽;自来水清洁稳定,由深圳自来水公司负责抄表和管网维护,居民不需要承担因盗水而分摊的高额水费;天然气直接入户,让居民用气便捷、安全。

此外,村里建成了篮球场,并为球场增设了灯光,让青年们在工余时间能够尽情挥洒激情;匠心打造了村史文化墙,以浮雕等形式展示“客家民居”“舞麒麟”等地方特色文化、讲述上角环村的历史变迁和海外华侨捐资建校故事,为青年读懂和融入在地文化提供了载体。这些细节处的用心,提升了上角环新村的人文氛围,吸引了大量青年白领入住,带动了新兴的商业氛围的形成,使其迸发出别样的活力。

就像上角环新村共建花园那样,这些活力终将在某些时刻,转化成家园共建的行动力和创造力,助力龙岗城区变得更有意思、更有品质,也让龙岗的高质量发展拥有更多可能!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