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大运:
版次:A04来源:深圳侨报 2025年04月29日
大运天地。龙岗区委宣传部供图
2024年11月23日—24日,“重回大运”龙岗区第五届极限运动嘉年华在深圳大运中心中央广场举行。龙岗融媒资料图
“办赛事就是办城市”,得益于大运会的支点效应,大运会后,龙岗区的城区品质、产业结构、居民活力都得到了大幅转变: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产业实现腾笼换鸟,社会活力迸发。随着“重回大运”的提出,龙岗正在激活下一个城市蝶变的支点。
特约撰稿人 黄腾龙 陈汶茵
大运会闭幕了,大运的身影会远去吗?
2011年8月26日,这一天对深圳经济特区意义非凡,它既是特区的生日,也是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大运会)大运村正式闭村之日。《人民日报》头版报眼刊载《告别大运,深圳再出发》的评论文章指出:“在这张写给未来的答卷上,大运会成为深圳的破题之作,余韵悠长。”文章预测:“大运会后,‘水晶石’将成为市民的‘康乐之城’……这些场馆的人气,不会因为大运会落幕而消散。”
诚如斯言。今天的龙岗,城市崛起了、产业兴旺了、人气集聚了……
城兴:大运催生的东部中心
2011年,深圳龙岗因承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站上世界舞台。此前的龙岗,虽然经济高速发展,但由于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难以摆脱“深圳郊区”的标签。
深圳市坚持“办赛事、办城市、新大运、新深圳”的理念筹办大运会,将场馆和城区功能统一规划的同时,将大运会的筹办与解决制约龙岗区长期发展的交通问题结合起来,成功打通了龙岗发展的“肠梗阻”:地铁3号线和5号线的开通改变了龙岗人的出行方式;随着深惠路改扩建完成(后改称龙岗大道)、龙翔大道改造和水官高速扩建成全国最宽的双向10车道高速公路,让东部龙岗与市中心区形成了半小时交通圈;而北通道、南通道、丹平快速通车和70多条断头路打通,形成“六横四纵”交通干线系统,龙岗交通内部循环体系也畅通起来。随着“高铁捷运+轨道枢纽+高快速路+干线路网”交通格局的逐步构建,“湾区一小时生活圈”正在加速形成。
2013年,“体育新城”改称“大运新城”,龙岗区编制了《龙岗区大运新城综合发展规划》,教育科研成为规划中的亮点。规划编制期间,适逢深圳市大学城推进二期选址工作,龙岗区积极争取深圳国际大学园落户龙岗。在大运新城打造科教城有其独特的优势,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信息学院)与大运村统一规划,大运会后信息学院即入驻了大运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选址龙岗,且相对于原特区内,龙岗有相对充裕的土地空间,最终深圳国际大学园落点在大运新城。同年7月,大运新城被正式纳入市级重点区域版图。
继2014年落地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两年后,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等诺奖得主领衔的实验室相继进驻,昔日的赛场旁崛起一片“智力高地”。2020年,龙岗区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签署合作协议,打造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2021年龙岗提出“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作为“湾东智芯”成为支撑龙岗区的核心区域;2023年这一片区被列入广东省重点发展片区。今天,这里集聚了5所高校、3个诺奖实验室、2家深圳市十大基础研究机构、42家创新平台、5家产学研融合新型科研机构……
大运会筹办加快了龙岗城区改造的步伐,大运会后更是快马加鞭推进城市更新进程。若从筹办大运起算,至今不足20年的时间里,龙岗已蜕变为一个高度现代化的美丽城区:现代化小区鳞次栉比,一栋栋高端商业综合体、写字楼等刷新着龙岗的天际线。
当年为迎接大运推进的全民绿化、治水提质和绿色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嬗变。随着大运公园、龙城公园等一批高质量公园开园和“山海连城”计划的推进,龙岗从“城在林中,人在绿中”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跃升;布吉河、龙岗河整治完成和绿色经济的发展,让龙岗的城市生活圈变得格外清爽。今天的龙岗,高校、产业园区与居民社区交错分布,公园、地铁公交站点和医院星布其间。当人们漫步在水岸或奔跑在林间,仿佛每个肺泡都在尽情享受空气的甘甜。
产旺:大运激活的产业之城
如今,若要问深圳哪个区域“星味”最浓,深圳大运中心无疑就是答案。周杰伦的歌声点燃过这里的夜空,NBA球星的身影在球场飞驰,无人机表演在夜空打破世界纪录……
大运会落幕后,大运场馆能“从赛事主场到生活主场”无缝切换,得益于“体育新城”规划时所秉持的“馆城一体”创新理念,也得益于龙岗区引入社会资本与专业团队,打造“赛演经济”黄金组合,催化出一片蓬勃发展的活力商圈,成为深圳东部的“流量心脏”。
大运会后,龙岗区率先探索以市场化运营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的场馆运营模式,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PPP典型案例。通过市场化运作,深圳大运中心引入了一系列国际化、高端化的大型体育赛事和演艺盛会,这里成为流量高地。NBA中国赛、法国超级杯、CBA联赛等20余项国际国内顶级赛事在这里轮番登场,张学友、蔡依林等巨星演唱会年均吸引超800万人次,苏炳添、谢震业等体育健儿集训期间无数次在此起跑、加速、冲刺,场馆年利用率超90%。
深圳大运中心的“顶流效应”,牵引了龙岗商业爆发式的增长。2020年至2022年,龙岗新增商业体量近90万平方米。
2023年,华润对原场馆体育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深圳大运中心由单一的体育功能向功能复合的文体中心转变,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文体活力中心、国际化文体综合中心及高品质休闲生活方式聚集地,场馆不仅通过了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执委会的验收,其中2024年开业的“大运天地”更成为运营典范。
场馆牵引的文商旅产业只是一个发展的支点。2022年9月,深圳市政府将“谋划建设大运深港科技产业合作区”纳入全市深港合作重点事项。2023年7月,《深圳市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出台,聚焦深港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发展,在2025年完成大运片区“一主两副,三心两轴”发展格局,成为集智慧、创新、活力和开放于一体的高水平深圳东部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新客厅”。
乘着深港合作的东风,龙岗区印发实施《龙岗区全面深化深港合作推进方案》,举办深港合作服务香港青年创业活动,推进龙岗与香港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深化合作。
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重点发展的AIoT产业、电子元器件、生命科学、科技服务产业,带动周边“创新部落”集聚发展。目前,龙城街道已聚集创投大厦、天安数码城、丰隆深港科技园、益田硅谷新城、恒明ONE等产业园区,并带动周边片区大运AI小镇、大运软件小镇等产业载体组成支撑产业发展的高品质空间。
2025年2月14日,创投·模力谷AI生态社区在龙岗区创投大厦揭牌开园,旨在构建一个集创意、人才、技术、产业与资本五位一体的人工智能生态圈。2025年3月,信息学院创新创业基地也在创投·模力谷揭牌,龙岗再添创新创业新阵地。
结合周边诸如位于龙岗街道的清林绿谷、宝龙的深圳湾生物生态谷、坪地街道的深圳国际低碳城生态智谷和坂田街道的天安云谷等成为产业聚集的高地,这些以“谷”命名的产业空间,作为区域发展符号,折射的是龙岗“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的新发展格局,龙岗的产业正通过“IT+BT+低碳”的产业集群迈向世界舞台。
回望1995年前后,龙岗唯一的商业街还是双龙老街。今天,徜徉于龙岗区的街头巷尾,宽阔平坦的道路上车水马龙;夜色中,世贸百货、万科广场、龙城万科里、星河COCO PARK、摩尔城、星河WORLD等多个商业综合体,点燃城市烟火气。龙岗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奋力打造有意思、有商机、有得住、有品质的现代化城区典范”,龙岗正在努力成为一个全球青年创新创业目的地。
人聚:大运点燃的活力城区
随着场馆的开放和政府的推动,大运会所激发的活力、创造力和参与热情在龙岗社会进化为全民风尚。深圳大运中心不仅成为顶级赛事、演艺活动的举办地,也是广大市民健身聚集地。
“这些年深圳大运中心除了各种大型赛事活动,每天还有太极、广场舞、瑜伽等队伍在这里锻炼。”欧阳继华担任社会体育指导员已近10年,一直活跃在龙岗区各大公园、社区、广场等场所带领市民锻炼。
目前,龙岗有近87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推动各领域全民体育生长;政府建立百余个服务站点,开展“你点我送”体育培训,73家社团将自行车赛、国际象棋、城市定向赛、低碳徒步等单项体育运动带入了居民日常生活。随着冲浪、滑板、攀岩等运动新晋为奥运项目,迅速成为龙岗年轻人的时尚运动。
年轻人作为龙岗社会的主要群体,受到特别关注。目前,龙岗已建成田径、竞走、冰球、国际象棋等国家队训练基地,还计划引进极限运动国家训练基地,让年轻人的活力、勇气、智慧与龙岗城区的气质更加同频。一年一届的全区运动会,每年都如期开启全民联欢。
2024年,“重回大运:让有意思的事情发生”再次点燃龙岗人血脉里的大运激情。在张杰演唱会的夜空之上,“重回大运”的“水晶石”LOGO被无人机点亮,展示龙岗创新活力、城区魅力、发展潜力的品牌活动将持续开展。
在塑造“趣龙岗・有意思”城区形象的工程中,“重回大运”在2025年龙岗区党代会上被多次提及,意在凸显“大运精神”在龙岗发展中的重要引领作用。
按照计划,这项品牌工程将按照“月月有重点”的要求推进,内容涵盖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分为“创想力”“智造者”“艺起秀”“潮游趣”“争精彩”5大板块推进。将产业“黑科技”、文化“二次元”融汇在年轻态的意趣之中,既展示龙岗的无限可能,也激发龙岗人的创新力,牵引一场自我升华。
这些活动的举办场所内外,一如大运会举办期间的场景再现:“红马甲”的身影闪烁其间,成为各类活动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在图书馆、在体育场、在社区活动中,他们耀眼但不张扬地守护着。
今天,行走在龙岗,不论烟火繁盛的城中村,还是花团锦簇的商住小区,整洁的小巷里片屑不飞、万物有序,街道上人车各行其道、文明礼让,无不彰显龙岗人对环境的守护和对生活的热爱,也增添着城市的魅力。
这种魅力,用人口数据可能体现得更加直观。据第七次人口普查,2010年至2020年间,深圳常住人口增加了714万,龙岗区是唯一常住人口增量超200万的行政区。2023年,龙岗仍保持着超2万的人口增长态势。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每5个在深圳安家的人,就有1人选择龙岗。龙岗从被人“看轻”的地方,成为人们“看重”之地。
重回大运 再造一个支点
观察眼
所谓“重回”,不是对一场体育盛会的复刻,而是将大运精神锻造成撬动未来的支点。在龙岗的“四有”目标里,深情期待这片土地,成为人们因喜爱而汇聚的美好家园、因热爱而创造的“赛博空间”。
城市的未来竞争力,藏在年轻人的选择中,在一组“青和力”含量指标里。“重回大运”的深意,就是要打破城市的情感孤岛和创意茧房,让年轻人在“有意思”的旷野中发现美的震撼、看见新的“裂缝”,抓住未来的光芒,跑出别样的赛道。
于是让低空的翅膀装点弦歌的焰火,让次元的春衫摇晃夏夜的啤酒;让科技与烟火共舞,让AI点化大芬油画的唱腔,让龙岗成为青年的主场,点亮青年的梦想。
梦想就是支点,连着产业的跃迁。人们因“有意思”而来,因“有商机”而聚,因“有得住”而留,因“有品质”而热爱,因热爱而创造,因创造而兴旺……这是一条隐形的螺旋链,深藏着新时代城市发展的密码。
支点的强度,在于龙岗让企业“找得到土壤,看得见未来”。全球最大跨境电商集群汇聚坂田,因这里能货达天下,卖通全球;生物科技企业入驻宝龙科技园,源于这里可以降低空间成本的困扰。龙岗推动“为企业搭场景”,助力龙岗科技御浪而行、领潮而立。
支点的温度,落在“有得住”的细节里。初到深圳的青年,可在“青龙湾”青年驿站免费住30天;站稳脚跟的创业者,能通过“青年房卡”计划以市价六成租房;扎根的家庭,则有机会在配售型保障房中安家。龙岗将46亿元投入民生,不仅新增学位占全市八成,让智慧跑道记录晨跑者的心跳,让“免申即享”的周全熨帖创业的疲惫,让奋斗者既容得下肉身,也装得下理想。
支点的质感,刻在“有品质”的肌理中。在坂田街道,岗头河沿岸的“人文商街”与华为园区仅一街之隔,旧工业区被改造成“创客食堂”,流水线变成餐台,桁架悬着工业风吊灯。龙岗用“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焕新,平湖老街的历史底蕴、大运公园群的山水连廊、龙岗河里鱼跃鹤舞、工业园书吧里的咖啡飘香,每个角落都描绘着“产城人融合”的图景,就连菜市场的猪肉摊都接入了智慧系统,扫二维码即可溯源检疫报告。
大运留给龙岗的,不只是一场盛会的记忆,更是城市发展的方法论。今天重回,就是要在这套方法论里,找到持续解题的答案。
重回大运,让有意思的事情发生,龙岗就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