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城区:
版次:A04来源:深圳侨报 2025年07月30日
宽敞明亮的龙岗区少儿图书馆。龙岗区图书馆供图
龙岗区布吉街道家庭教育平衡对话议事会。龙岗区妇联供图
2015年底,深圳市在全国率先提出系统性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目标。龙岗区作为深圳产业、经济、人口大区,自2018年起,正式启动儿童友好城区建设工作,全区11个街道、111个社区围绕“政策友好、空间友好、服务友好、参与友好”系统性推进各项工作,建成全市首个市级儿童友好学校、首个市级儿童友好园区,在母婴室建设上实现“六个率先”,“深圳市儿童友好基地”数量位居全市前列,走出了一条具有“龙岗特色”的儿童友好之路。
龙岗融媒记者 沈荣
“儿童,让城市更美好!”——行走在龙岗区的大街小巷,这种温馨的标语传递的不仅是温情与期许,更是这座城区尊重儿童、关爱儿童、以儿童发展为核心的精神内核与行动指南。
自儿童友好城区建设全面启动以来,龙岗区选定社区、学校、医院、图书馆、公园、园区、交通出行等七大领域,全力推进儿童友好基地建设。如今,一大批多功能空间场所落地开花;192间母婴室全部“上线”;书法、阅读、舞蹈等公益活动琳琅满目;鼓励儿童从“一米视角”观察、探索和融入城市。
立足现在、着眼未来,龙岗区正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持续推进儿童友好城区建设,用心呵护儿童的成长之路。
政策保障
实现儿童发展与经济建设同规划
建区后,龙岗便聚焦儿童事业的发展,从提高医疗水平、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着手,取得了一些成果。
早在1995年,龙岗中心医院被评为“国家爱婴医院”,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及大鹏、坪山、布吉、平湖、南澳、葵涌、横岗、坑梓、坪地9所人民医院也相继通过评审。1997年6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和官员对龙岗区的爱婴工作进行检查评估,表示“深圳的爱婴医院不仅是中国的典范,也是世界的典范”。1999年5月,龙岗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小龙人艺术团,赴京参加全国小朋友庆“六一”暨中南海汇报演出,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想要持续推动儿童友好城区建设,必须有更为科学完善的政策保障。
2021年11月,《龙岗区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下称《行动计划》)发布,涵盖四大行动、33个项目和80条具体措施,明确到2025年,力争实现全区儿童友好社区全覆盖,为全市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打造“龙岗样本”。
2022年6月,龙岗区出台《龙岗区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将儿童友好理念纳入教育、卫生、文体、交通、民政等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专项规划,实现儿童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提出构建“五分钟儿童成长安全圈”的要求及具体措施,推动儿童友好纳入龙岗区未来十五年国土空间分布规划。
诸多工作内容中,推进儿童友好城中村建设极具龙岗特色。《行动计划》提出,要结合“活力城村行动”,打造高品质城中村试点,丰富城中村儿童活动空间。自此,龙岗区在全市率先启动为期三年的“活力城村”专项行动,选取凉帽新村、甘坑新村、山厦新村、白石塘老屋村等10个城中村作为试点,充分考虑儿童成长所需,以“绣花功夫”精挑细琢出一个个“城中美景”。
在甘坑新村,改造后“运动森谷”不仅设置了诸多体育设施,还结合山体、树木,打造出一条复合功能的连廊,给儿童带来一片亲近自然的多功能的休闲场所。在凉帽新村,保留下来的老屋提升为遗址公园,靠近山边的区域变身凉帽乐园,篮球场、滑梯、沙池、跷跷板、秋千等遍布其中,很受欢迎。
除了全局的顶层设计,龙岗区还在母婴室建设、儿童参与基层治理等方面出台了系列文件或指南,让全区儿童友好建设更加体系化,更深度融入城区发展。
率先引领
拥有163个市级儿童友好基地
政策之外,最核心的还是如何高效落地。对此,龙岗区在全市先行一步,采取试点示范策略,打造一批市级儿童友好基地。
漫步龙岗儿童公园,这里不仅有“湾区之星”——全屏交互式星空摩天轮,还有全亚洲容量最大海盗船、湾区首个山地无动力设施群等国际水准、国内一流的设施场馆,是深圳市规模最大、功能最全、业态最丰富的儿童主题公园。
在龙岗区少儿图书馆,建筑面积约6500平方米的空间被打造成五大阅读空间,还有别具一格的彩虹桥、交流空间、悦读花园特色区域。图书馆全年无休对外开放,藏书达到50万册,配备825个阅览坐席,提供亲子阅读、绘本借阅、科创体验等服务。
这些只是龙岗区大力推进儿童空间友好的生动缩影。
“目前,全区拥有各类市级儿童友好基地163个。其中,龙岗天安数码城是全市首个儿童友好园区,龙岗区外国语学校是全市首个儿童友好学校、全市首个‘儿童心智成长关爱中心’。还创建6个‘广东省儿童友好示范社区’,为儿童成长保驾护航。”区妇联相关部室负责人介绍。
其中,园山街道在全区率先实现市级儿童友好社区全覆盖,正在尝试走出一条新路。
“总体上,街道依托的是H.A.N.D.理念。其中,‘H’代表健康安全,‘A’代表艺术审美,‘N’代表博物体验,‘D’代表设计动手,稳步推进儿童友好工作理念在辖区落地开花。”园山街道妇联负责人表示,“在空间友好上,街道在眼镜主题公园打造了近6500平方米的儿童乐园,计划2025年底竣工的街道文体中心配备了一批儿童室内外活动空间,完成22个适儿化空间项目改造,整合自然生态、童趣空间、文化传承、科创未来、健康休闲五大类别的儿童友好基地48个,孩子们将有更多活动场所”。
在母婴室建设上,龙岗区更是以“六个率先”领跑全市,即:在全市率先启动区级母婴室建设、率先建设全市首个市级母婴室示范点、率先制定全市首个母婴室建设标准指引、率先开展行政服务大厅母婴室建设、率先落实母婴室建设经费和奖励机制、率先制定全市首个母婴室建设管理实施指南,打造了母婴建设的“龙岗模式”。
当前,龙岗区根据公共场所建筑面积、人流量和母婴群体的现实需求,在行政服务大厅、园区、商业中心、医院(社康中心)、公园、交通枢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全域推进母婴室建设,已建成投入使用母婴室192间,在全市率先实现区、街道行政服务大厅母婴室建设全覆盖。同时,这些母婴室的位置全部在第三方APP以及深圳“儿童友好地图”上线,助力母婴享受便捷服务。
服务多元
系列特色活动提升“城区温度”
如果说空间塑造是建设儿童友好城区的“硬条件”,那么,依托阵地开展的特色活动则是更具吸引力的“软环境”。
作为全市首个区级“儿童友好中心”,龙岗区妇女儿童服务中心给全区儿童提供开放性、普惠性公益服务,鼓励引导儿童参与儿童友好服务。在全市率先探索打造“一站式”婚姻家庭指导服务项目,通过“百合交友计”“幸福领航计”“安心培优计”等项目,提供婚恋交友、婚姻经营、家庭教育等服务。联动司法、教育等部门,常年开展涵盖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校园霸凌、食品安全、保护隐私、禁毒防诈等内容的生命安全教育系列活动,以及科普展览、导师讲堂、视听欣赏、公园考察等内容的自然教育活动,形成了多维关爱保护网。
全区111个社区全部建立妇女儿童之家,成功创建14个省级示范点和32个市级、区级示范点。每年围绕维权咨询指导、普法宣传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心理情绪疏导等内容开展公益活动2000场以上,年均惠及妇女儿童和家庭超40万人次。同时,依托区、街道、社区三级妇女儿童之家,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各类研学体验活动,促进儿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龙岗区各社区也大力挖掘本地资源,培育了一批品牌,不断提升活动吸引力。如园山街道荷坳社区辖区科创企业较多,重点打造“蓝色科技”品牌,以儿童科普为核心、以儿童青少年科技创玩进社区为载体开展各类活动;安良社区改造了一个2400平方米的安全+主题空间,重点打造“橙色安全”品牌,依托儿童交通安全主题体验区、亲子绘本馆等平台,开展“儿童友好·安全教育”亲子阅读等活动;大康社区红色资源丰富,重点打造了“红色传承”品牌,依托园山“小红人”宣讲团,宣传大康红色文化;保安社区依托“吉溪文化节”,围绕“传承优良家风家训”主题,开展客家传统美食制作分享会、家风家训宣讲会、弹唱客家山歌等活动……
一场场活动不仅丰富了儿童的生活,也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形成儿童美好生活的生动图景。
平台议事
推动儿童更好发现和融入城市
“大学路牌大多是英文,希望实现中英文对照”“学校门口乱摆卖问题突出,希望重新规划相关区域”“小区活动空间有限,希望可以把闲置的空间用起来”……这些都是龙岗区的儿童经过实地调研后发现的问题,并从“一米视角”提出建议,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儿童议事员”。
龙岗区以儿童需求为取向,全面实施儿童议事会,做到区-街道-社区三级全覆盖。为更好推动该工作,龙岗区在全市率先出台《龙岗区2022年儿童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方案》《龙岗区儿童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工作指南(试行)》,推动全区儿童参与基层治理工作常态化、有序化、规范化。
14岁的叶天熙就读于同乐主力学校,已连续5年参加儿童议事会。“通过活动,我去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龙岗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中医药博物馆等地方,接触到很多新东西,提出的不少建议被采纳,这些都让我与所生活的城市有了更多联系,感觉很奇妙。”叶天熙说。
“实际上,儿童的创造力和感知力比成人更加直接和敏锐,孩子的议事和行动十分有力量,也在一些公共事务的决策中拥有更大的影响力。”龙岗区人大代表、龙岗区儿童福利发展促进会负责人翁欢琪说,“以龙岗儿童公园项目为例,项目建设之初,龙岗区妇联就积极组织儿童代表多次参与实地调研,以儿童的视角推动公园建设”。
调研中,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儿童议事员发现一些关键问题:以儿童步速从最近的地铁站出口步行至公园大门需要20分钟,途中需穿行多条主干道;斑马线前无减速带,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周边市政道路人行交通设施设置及公共交通配套欠缺,未能充分考虑儿童出行需求。基于此,儿童议事员提出“从地铁口搭建通往儿童公园奇幻世界大门的空中连廊”建议,得到龙岗区人大和区妇联的重视。几个月后,空中连廊项目正式立项;2025年5月1日,连廊正式启用。“这些都让我感叹,通过孩子推动的真实改变,才是儿童友好向前的推动力。”翁欢琪说。
在南湾街道,儿童议事员带着问题和建议与社区“一把手”面对面交流,白李路、下李南路安全隐患问题得以解决;麒麟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和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常态化开展;“童新共享农场”大受欢迎。
截至2025年6月,全区共培育儿童议事会124个,累计培育儿童议事会成员6000余名,收集儿童视角议题1302个,采纳议题493个,并推动相关单位落实。
观察眼
“种子妈妈”的赋能计划
一次家庭变故,让小明(化名)陷入困境,生活和学习受到严重影响。得知情况后,龙岗区妇联联动民政、司法、教育、法院等6部门,共同制定救助方案;同时,组织“种子妈妈”们定期上门探访,完善亲情陪伴、思想引领、作业辅导等服务链条,帮助小明一家慢慢走出困境。
何为“种子妈妈”?近年来,龙岗区集结了辖区内最美家庭代表、三八红旗手、基层妇女干部、巾帼志愿者、女企业家等优秀妇女群体,打造了一支300余人的专业化志愿队伍,开展“童守护·平安启航”等五大行动,形成对困境儿童教育、权益、家庭、心理、福利等全方位的关爱。这项工作的名字就叫“种子妈妈”家庭赋能计划。
林齐是一名深度阅读爱好者,尤其钟爱绘本。2022年,她到偏远地区,用一本本故事、一次次活动,为孩子们带去了知识与欢乐。2024年,林齐参加“种子妈妈”家庭赋能计划。“在这里,我通过一系列培育课程提升了自己,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还经常深入社区开展阅读推广公益活动,带动并影响了100多个家庭参与亲子阅读。我觉得,能够尽我所能帮助儿童成长是件了不起的事。”林齐说。
一直以来,心理健康是“种子妈妈”重点聚焦的领域。一次车祸中,小宇(化名)腿部受伤,休学在家,身体的伤痛和对未来的担忧,让他陷入了恐惧和焦虑之中。很快,具有专业背景的“种子妈妈”上门为小宇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2023年以来,“种子妈妈”已累计开展各类服务活动3000余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种子妈妈”自身技能的提升也显得尤为重要。2025年6月,龙岗区全新优化升级项目培育模式与主题,围绕家庭关系、家庭教育、社区育成三大领域开展系列培训,共孵化培育了百余名“种子妈妈”。“未来,我们将着力探索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和进阶培养制度,促使‘种子妈妈’扎根家庭、社区和学校,针对妇女儿童发展、权益保障等服务需求,帮助解决家庭成员间关系疏离等问题,共同用爱托举起孩子们的美好未来。”龙岗区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