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美术馆联合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举办“张荔英·此心安处”展览

再现华人女艺术家的传奇人生

版次:Q06来源:深圳侨报    2025年08月18日

展览现场。

作品《风中的荷花》。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策展人林淑娟为观众带来精彩导览。

作品《布列塔尼海岸》。

作品《草垛》。

深圳侨报记者 柯东波 通讯员 赵越 文/图

近日,由何香凝美术馆与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张荔英·此心安处”展览在何香凝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是艺术家张荔英(1906年-1993年)自1947年上海个展后,首次在中国系统性呈现其艺术生涯全景,也是继2020年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为张荔英举办重要回顾展之后,首度开启国际巡展,张荔英从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创作的约60件画作及80余件珍贵文献,自新加坡远道而来,呈现于中国观众面前。

一场跨越时空与国界的珍贵重逢

在动荡的时代洪流与人生的漂泊辗转中,何处是心灵的归所?对于张荔英而言,答案或许就在她的调色盘与画布之间。

作为新加坡现代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张荔英的一生恰似一部流动的文化对话史:她出身中国显赫富商家族,早年嫁与民国时期知名外交家陈友仁,多年辗转于上海、巴黎、纽约、香港等多座国际都会,最终在新加坡安度余生。纵使早年历经家国与世界的剧烈动荡,她始终坚守艺术信念,自认使命在于“如实描绘人们的生活——鲜活、生动且充满生机”。为此,张荔英将早年习得的现代主义技法灵活融入不同文化语境,以敏锐笔触捕捉每一方土地的独特神韵。

此次展览,是一场跨越时空与国界的珍贵重逢。展览以双层空间呈现八个艺术单元,展出张荔英在欧洲时期的早期作品,以及在中国和东南亚生活经历启发的画作。题材涵盖静物、风景与肖像,生动展现她对所接触社群与文化的深度参与。从市井烟火到异域风情,观者可借由张荔英环球旅行的独特视角,窥见其以画笔编织的传奇人生。展览时间持续至12月7日,期间,主办方还将推出多场相关公教活动。

中新两国文化交流的深情见证

何香凝美术馆自创立以来,始终秉承何香凝的艺术精神,致力于构建女性艺术研究的学术体系,搭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此次聚焦杰出女性艺术家张荔英的大型回顾展,正是这一使命的生动体现。何香凝美术馆馆长蔡显良表示,张荔英不仅是新加坡艺术教育的先驱,更是20世纪亚洲艺术史上独树一帜的杰出代表。今年恰逢新加坡建国60周年、中新建交35周年,在这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两馆携手推出此次展览,不仅是对张荔英艺术生涯的崇高致敬,更是中新两国文化交流的深情见证。

此次展览是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与何香凝美术馆之间的首个联合项目,也是新加坡国家美术馆首次在海外举办的新加坡女性艺术家个展。新加坡国家文物局局长章慧霓表示,近年来公众对女性艺术家的关注与日俱增,博物馆展览中的女性声音也愈发响亮。在女性艺术家研究与展示方面,何香凝美术馆堪称先驱,是展现张荔英艺术成就的理想殿堂。

据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总裁暨馆长陈维德博士介绍,张荔英在东南亚现代艺术的发展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她汲取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影响,发展出独特的视觉语言——成为东南亚本土化现代主义实践的重要典范。张荔英在南洋美术学院任教期间也是一位热忱的教育者。1982年,新加坡为表彰她对艺术领域的卓越贡献,授予其象征最高荣誉的“文化奖章”,以肯定她对本地艺术生态的深远影响。

陈维德还特别提及,2026年,何香凝作品将赴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展出,这将是其作品在新加坡及东南亚地区的首次重要呈现。这无疑也是何香凝美术馆“构建女性艺术研究的学术体系,搭建国际文化交流重要平台”的生动实践。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