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碧道建设:

滨水之乐,让幸福河湖照进现实

版次:A04来源:深圳侨报    2025年08月29日

龙岗河干流碧道。龙岗融媒资料图

梧桐山河(试点段)碧道。李凯摄

碧道,是以水为纽带,以江河湖库及河口岸边带为载体,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建立的复合型廊道。2020年,龙岗区全面启动碧道建设工作,至2024年底已累计完成43条碧道建设,碧道总长达122.87公里。到2025年底,龙岗区碧道总长将超过145公里,基本形成贯通全区的滨水生态廊道。

龙岗融媒首席记者 聂朦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千百年来,素有“智者乐水”传统的中国人,对于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的水始终有种与生俱来的亲近,这些唐诗宋词中的动人吟咏,无不道出了历代先贤对一方滨水空间的热爱与向往。

今天,在山环水润、蓝绿交织的龙岗,昔日文人墨客笔下的瑰玮景象,在触手可及的蜿蜒碧道中逐渐有了具象化的表达。走进梧桐山河碧道,扑面而来的清风将缕缕花香送入心田;漫步神仙岭水库碧道,一池碧水在天光云影的映衬下愈显清幽与空灵;徜徉龙岗河干流碧道,巧夺天工的滨水胜景更是让人油然而生“独行天地外,人在画中游”之感……

先声:砥砺治水换来水清岸绿

临龙岗河而居的曾金水记忆中始终有这样一幅难忘的画面:那是2018年6月5日,龙岗龙园第五届龙舟赛在风光旖旎的龙岗河畔精彩上演,一支支龙舟在清澈见底的水面上荡起层层浪花……那一刻,曾金水有一种与阔别多年的老友故地重逢的感觉。

这是龙岗河经过全面系统治理、重现水清岸绿后迎来的规模最大的一次龙舟赛。其时,经过多年综合整治,龙岗河干流全河段河道水体已全面消除“黑臭”,流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沿河而建的亲水平台和绿道系统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同样是在2018年,另一项治水兴水的创举正在南粤大地悄然酝酿。

2018年底,省委、省政府决定高质量规划建设万里碧道,打造“镶嵌在南粤大地上新时代广东靓丽的水生态名片”,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一种治水兴水新模式就此在广东率先诞生,它被业内普遍视为河湖治理的3.0版本。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谭超曾指出:“碧道以水为纽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要素,协同推进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与游憩系统构建及共建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等‘5+1’重点任务建设,打造集安全行洪通道、自然生态廊道、文化休闲漫道和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空间。”

谭超之言,道出了碧道在治水兴水中的角色:碧道建设并非“另起炉灶”,而是与治水提质、正本清源、黑臭水体整治等工作一脉相承、紧密衔接。

“从时间上来看,广东省开始谋划碧道建设时,正是深圳市、龙岗区全面开展水污染治理,且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的时候。”龙岗区水务局局长李家康说。2016年初,龙岗区出台《深圳市龙岗区治水提质工作方案(2015-2020年)》,以“统筹理水、海绵惜水、提效管水”为总体思路,以打造山环水润城区为目标,打响了一场力度空前、影响深远的治水提质攻坚战。

以碧道概念提出的2018年为例。当年,正值深圳水污染治理“大会战、大建设”之年,龙岗区重点推进实施治水提质“织网、溯源、开源、碧水、惜源、宁水”等六大行动,年度完成治水投资额90亿元,按期完成34条黑臭水体治理主体工程、750千米污水管网建设、1478个小区正本清源改造等核心任务。这一年,全区河流水质持续改善,国家地表水考核深圳河河口断面、市级地表水考核龙岗河吓陂断面首次达标,南约河、龙西河断面优于地表水IV类标准。

而到了水污染治理“决战之年”的2019年,龙岗治水提质的获得感愈加明显。这一年,龙岗区共安排治水提质建设项目63个,全区全年完成2210个小区正本清源改造;新建290千米雨污分流管网,完善空白干支管网601千米;完成5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处理能力增加16.5万吨/天;全区40条黑臭水体全面消黑、780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面消号;跨界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V类水标准,全区河流达到有监测以来历史最好水质……

一组组直观亮眼的数据、一个个可感可知的变化,无不昭示着昔日“背水而居”的龙岗,已通过治水提质实现了向“拥水发展”的华丽转变;曾经像曾金水那样对“一汪臭水龙须沟”避之不及的龙岗河等河流沿岸居民,如今终于可以开窗面水,在家门口饱览滨水美景、呼吸新鲜空气。

笃行:全面迈入碧道时代

2019年12月,龙岗区水务局聘请专业机构,在对全区水体总体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正式启动了《龙岗区碧道网建设专题研究》的编制工作。

彼时,广东万里碧道建设已迈入试点建设阶段,1个大湾区碧道和10个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碧道工程作为省级试点均已进入到了如火如荼的施工建设中;而在龙岗,治水提质攻坚战的圆满收官,则为碧道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生态本底。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场“及时到位”的专题研究对于龙岗碧道建设的后续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就碧道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逐渐确立了龙岗碧道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龙岗区水务局副局长李奔回忆道。

李奔口中的“基本思路”,最终被概括为“以山环水润构建龙岗区生态本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碧道串联龙岗城市功能区”,其目的是“实现蓝绿交织的生态系统、河湖安澜的安全系统、水城互联的休闲系统、璀璨缤纷的文化系统、水产城融合的产业系统等五大目标”,打造生态龙岗、平安龙岗、活力龙岗、美丽龙岗与科技龙岗。

而在基本原则上,龙岗的碧道建设规划亦体现出诸多鲜明的地域特征。例如,结合辖区山林广布、河湖众多等特点,龙岗区在最早规划碧道建设蓝图时便提出了“交通融合”原则——在碧道建设中,有效疏通滨水两岸道路体系,打造“一河两岸”慢行绿色空间环境体系,并充分打通碧道与周边绿道、公交站点等交通体系之间的联系,实现滨水岸线、片区交通系统之间融合贯通。

2020年1月,龙岗区在区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区碧道建设办公室,与区河长办公室合署办公,全面推进碧道建设工作。同年7月,园山梧桐山河(试点段)碧道、平湖甘坑-苗坑水库碧道、龙城神仙岭水库碧道等3条碧道作为全区首批建设碧道启动施工,正式吹响了龙岗碧道建设的“号角”。

饮下“头啖汤”的为什么是这3条碧道?龙岗区水务局河湖工作科科长郑映云介绍,主要基于三方面考量:其一,根据《广东万里碧道建设深圳行动方案》,龙岗区碧道建设任务为140公里,2022年完成一半、2025年全部完成,上述3条碧道生态本底和施工条件都相对较好,可较大程度地缩短建设工期;其二,这3条碧道全面覆盖河流、湖库等碧道类型,能够为后续项目提供可复制的技术模板;其三,这3条碧道均位于人口密集区,建成后可显著提升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

后来的故事,印证了龙岗区碧道建设思路的切实可行。2021年,神仙岭水库碧道、梧桐山河(试点段)碧道和甘坑-苗坑水库碧道相继建成开放,不仅为周边数十万居民提供了休闲游憩的好去处,更为全区碧道建设提供了可供参考、复制的范本。例如,全长2.4公里,起于四联河口、终于大与文体中心的梧桐山河(试点段)碧道,在建设过程中就鲜明地体现了龙岗碧道建设的“功能复合”原则。

神仙岭水库碧道则生动凸显了“交通融合”原则,实现了碧道与绿道及周边慢行系统的有机贯通,让市民群众能够更加沉浸式地畅享山水之乐。

“首批试点碧道的高标准建成,为龙岗的碧道建设开了个好头,也为我们后续推进碧道建设提供了足够的信心和底气。”郑映云说。

进阶:奔向龙岗人的“幸福河湖”

2021年10月29日,“美丽龙岗·幸福河湖”建设工作部署大会暨龙岗河碧道工程开工仪式在位于龙岗河畔的龙园公园举行。自此,全长20.77公里,西起荷康路、东至龙岗区界的龙岗河干流碧道正式吹响了施工建设的号角。

这是龙岗碧道建设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不仅因为它是深圳市“千里碧道”建设的核心骨干项目,更因为它是龙岗区“幸福河湖”建设的一次生动实践。

“2021年,龙岗区在全市率先提出了‘幸福河湖’建设目标,即一年‘秀水长清’、三年‘碧水安澜’、五年‘幸福河湖’。”李家康介绍,龙岗河碧道工程开工仪式之所以与“美丽龙岗·幸福河湖”建设工作部署大会同时举行,正是因为它是龙岗“幸福河湖”建设的“发令枪”。

基于这样的背景,彼时的龙岗上下对龙岗河干流碧道的建设可谓不遗余力。“一期开工的龙岗河干流碧道(示范段),是深圳市‘五河一湖’示范性碧道中将自然与人文特色融合的代表性碧道项目。”曾参与龙岗河干流碧道建设的原龙岗区水务工程建设管理中心副主任郑玄洵介绍,龙岗河干流碧道(示范段)全长4.6公里,以活力水脉、多元生境、客家文化为主题,沿途共设有U梦绿谷、宜居生活、龙园水岸等3大主题段落,串联起公园、绿道、驿站等景观,并匠心独具地打造了常青崖、造梦坞、珍珠滩、跃鳞湾等游玩节点。

2023年1月16日,龙岗河干流碧道(示范段)开园仪式在龙园公园举行,4.6公里的蜿蜒碧道正式向市民开放。那一天,带着6岁女儿行走在这条秀美碧道上,龙岗本土摄影师黄展鸿由衷感受到“幸福河湖”四个字有了一种具象化的表达:远望珍珠滩,宛如一颗明珠点缀在穿城而过的河流之上;流连于跃鳞湾,不远处的高草台地尽收眼底,格外赏心悦目;徜徉在龙园儿童游乐场,孩子们的嬉戏欢笑声如清脆的音符,在一湾碧水之上“流淌”。

全长不过几公里的龙岗河干流碧道(示范段)何以能够收获无数人的喜爱?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将生态底色与人文温度融于一体,让每个人都能在这里邂逅属于自己的幸福感。

目光向远,龙岗河干流碧道(示范段)的绚丽风华,既是龙岗“幸福河湖”建设所结出的耀眼结晶,亦是碧道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生动写照。从2020年碧道建设启动之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到2023年龙岗河干流碧道(示范段)面世时的“惊艳四方”,再到如今“一河一库一特色,一山一水一主题”的“春色满园”……五年多的奋进历程、100多公里的奋斗足迹,铺展出一幅壮丽秀美的生态画卷:

塘坑背水库群碧道串起南风坳、牛始窝等4座水库,俯瞰如镶着4颗蓝宝石的珍珠项链。穿过大片森林和水域的架空栈道,是放松身心的好去处,让人一呼一吸皆有心旷神怡之感。

甘坑河碧道连接古色古香的甘坑古镇和风景秀丽的平湖生态园,一路河滨沁爽、绿意盎然。沿着碧道漫步或骑行,徐徐的清风让人忘却烦恼,胸壑之中只剩下眼前静谧恬淡的自然风光。

雪象公园碧道横跨吉华、坂田两个街道,9公里的沿途风光多姿多彩,水库、公园、文化空间点缀其间,穿境而过的铁路更是营造出一种自然风与工业风相融的独特景象。

……

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五年多的砥砺奋进、贯通全区11个街道的百里碧道,不仅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日渐照进现实,也极大程度地满足了龙岗人对高楼林立之外诗情画意的向往。“2025年,龙岗区还将完成龙岗河干流碧道(非示范段)建设,新建碧道超23公里。到那时,全区碧道总长将超过145公里,超额完成原定的140公里碧道建设任务,一幅‘山环水润、蓝绿交织’的生态廊道网络将在龙岗大地全面铺开。”李家康说。

观察眼

从“朴素向往”到“实干巧干”

水运连着城运。

建区30多年来,“治水兴水”始终是贯穿于龙岗城区发展全过程的一个关键词。从建区之初兴建龙口水库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到新世纪之初打响地下水井专项整治行动;从2010年启动龙岗河干流综合治理工程,到“十三五”期间全面打响治水提质攻坚战……龙岗人对治水的执着,不仅涉及发展方式的变革,更有对历史藩篱的突破、对发展逻辑的重塑。

龙岗人对滨水之乐的向往,同样经历了一个从“朴素向往”到“实干巧干”的过程。

犹记得,早在建区伊始,向水而兴的龙岗人就在龙岗河畔建起了一座以龙文化为主题的园林式公园——龙园公园。时至今日,在龙园的回龙桥上看夕阳映水,对于很多龙岗人来说仍是最美好的生活图景之一。

犹记得,建成于1999年的龙潭公园,因地制宜地将一潭碧水作为公园的“园眼”。此后的二十多年间,无数龙岗人在这里观荷赏鱼,度过悠闲惬意的茶余饭后时光。

犹记得,在2010年启动绿道建设之初,龙岗人便开始在龙岗河、神仙岭水库等河湖旁边修建滨水绿道,让男女老少都能有一方依水散步的空间……

直至碧道诞生,以全新的治水兴水理念将“顺畅的行洪通道、健康的生态廊道、秀美的休闲绿道、绿色的产业廊道、独特的文化驿道”五道合一,龙岗人所能拥有的滨水空间,至此实现了“质的飞跃”。

治水兴水的逻辑如此,治城兴城的逻辑又何尝不是?没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没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焉能有今天的水清岸绿、鱼翔浅底、“一江碧水向东流”?

唯有实干巧干,方能一往无前、行稳致远。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