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教再扩容 7所新校齐亮相 万座学位惠民生

版次:A03来源:深圳侨报    2025年09月01日

平湖街道平湖北九年-贯制学校新建工程(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龙岗学校)。

深圳市第三十三高级中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在这满载希望的开学季,龙岗教育事业发展再传捷报——由龙岗区建筑工务署精心打造的一批学校项目如期交付,并于开学季正式投入使用。此次集中交付5所学校,叠加此前交付的龙岗高中园(综合高中)、市第三十三高级中学,共7所新校园同步“上新”,涵盖小学、初中和高中多个学段,分布于龙城、龙岗、平湖、坪地、园山、吉华等街道,新增学位11315座,为“幸福龙岗、学有优教”美好画卷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一纸蓝图到学府林立,从砖瓦之微到精神堡垒……龙岗7所新校不仅是学位的“补给站”,更是教育品质的“升级场”。龙岗区建筑工务署以专业的工务匠心、系统的创新举措和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将区委区政府“学有优教”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更多所承载着青春与梦想的高品质校园。

理念创新与制度先行 定义高品质校园的“工务范式”

高品质源于高起点。区工务署打破传统政府工程建设模式,推行“主创建筑师负责制”,赋予优秀建筑师从规划、设计到落地、验收的全过程主导权,确保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美学追求一以贯之,从根本上杜绝“千校一面”,成就每一所学校的独特气质与“场所记忆”。同时,构建“全过程设计管控工具箱”,系统性地制定并不断迭代房建类项目设计质量管控标准,为“何为一所好学校”提供了从空间布局、材料选择到色彩运用的精细化、标准化技术指引,确保高品质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的实践。

协同作战与使命必达

彰显攻坚克难的“工务担当”

高品质校园的落地,是一场需要多方合力的攻坚战。区工务署发挥重要“枢纽”作用,强化跨部门联动,主动协调教育、规划、交通、交警、街道及水务、电力等众多部门,建立高效的会议机制,共同破解征地拆迁、交通疏解、管线迁改等一系列制约项目进度的“卡脖子”难题,为工程顺利推进扫清障碍。署领导一线督战,项目团队日夜兼程,将“办公桌”搬到工地现场,实施“一项目一策”精准攻坚,针对每个项目的独特挑战,以及应对深圳春季汛期、夏季高温等极端天气的影响,定制专属推进方案,精准施策,及时高效攻克艰难险阻,确保工程如期交付。

智慧建造与精益管理

诠释百年大计的“工务匠心”

面对学校项目工期紧、场地有限、标准高等难题,区工务署以科技赋能管理,以精益追求效率,全周期深度应用BIM技术,从最初的场平布置到复杂的管线综合,通过建筑信息模型进行全专业协同设计与施工模拟,提前预判并解决潜在问题,极大提升工程品质和建设效率。在选材及工艺方面,经过多轮比对和筛选,注重施工的每一道工序,对细节精益求精,确保每一寸地面、每一处转角都安全、美观、耐用,致力将每一个项目打造成经得起时间和群众检验的“百年工程”。

未来,随着更多优质教育资源落地,龙岗将持续擦亮“学有优教”品牌,让每一位学子都能在优质校园里逐梦成长,为“幸福龙岗”建设注入更持久的教育动能。

一起解锁7所新校的独特魅力

龙岗高中园(综合高中) (深圳市高级中学有为高中) “书山叠院”中的求知秘境

项目概况:位于龙岗区坪地街道坪地高桥第二工业区正北方,用地面积约30000㎡,建筑面积约57000㎡。办学规模为30班的综合高中,新增学位1500座。

设计亮点:在坪地零碳公园的苍翠山麓间,三组院落如展开的立体典籍,随山势层层叠落,深圳市高级中学有为高中以“书山叠院”的设计理念,将礼仪、活力、知识三大教育场景编织成有机整体。

深圳市第三十三高级中学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纳景入园”催生现代化人文校园

项目概况:位于龙岗区园山街道红棉三路与广达路交会处,用地面积约40000㎡,建筑面积约70000㎡,办学规模为36班的高中,新增学位1800座,是园山街道第一所公立高中。

设计亮点:学校采用纳景入园的规划理念,依靠校外山景自然催生出校园空间,从而使观山视线覆盖校园每个角落。设计将建筑体量进行整体抬升,下部形成的架空层与西侧公园绿地联动创造出生态化环境氛围,提升校园气候整体舒适性。

吉华街道三联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工程

(龙岗区吉华实验学校)

垂直叠加、动静分区 打破传统校园封闭感

项目概况:位于龙岗区联中路与联东路交会处,用地面积31069.17㎡,建筑面积70077㎡。办学规模为72班(小学48班、初中24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此次新增班级25班,学位1250座,实际开班18班(900座学位)。

设计亮点:项目以“超享学环·围屋书院”为设计概念,融入龙岗特有的围屋内核,整体建筑以两轴三区的空间布局统领校园,功能分为教学、共享、运动三区,动静分区明确,既独立又整体统一。

龙岗街道龙腾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工程

(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行知学校)

与自然和城市对话的“河边长屋”

项目概况:位于龙岗区吉祥南路与爱南路交会处北侧地块,西侧邻近龙岗河,北侧邻近圳埔岭村,建筑面积69880.25㎡,办学规模为72班(小学48班、初中24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此次新增班级18班,学位900座。

设计亮点:这是一所与公园融合发展的开放型校园,学校以“河边的长屋”为灵感,将校园巧妙嵌入城市与自然的脉络之中,建筑沿水系斜向布局,使校园内部拥有更开阔的景观视野,旨在打造立足龙岗地域文脉环境、传承龙岗历史文化的“集约、弹性、友好、共享”的未来校园。

平湖街道河包围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工程(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学校)

“外御内融”的教育围屋

项目概况:位于龙岗区平湖街道万福路33号,用地面积27827.44㎡,建筑面积53993.98㎡。办学规模为九年一贯制(小学36班、初中18班)学校,新增学位2940座。

设计亮点:以龙岗区当地“围屋”为原型,教学组团以4组同构的错动方盒构成,并围绕教学组团设置兴趣环廊,串联起小学部、初中部普通教室,为未来学校“走班制”等灵活教学模式创新和功能设置提供便利。

平湖街道平湖北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工程

(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龙岗学校)

立体叠台院落探索自然书院

项目概况:位于龙岗区平湖街道嘉湖路与惠华路交叉口西北侧,用地面积25982.46㎡,建筑面积80026㎡,办学规模为60班(小学36班、初中24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增学位2400座。

设计亮点:项目以“自然书院”为核心理念,以“十字轴+活力核心”的规划结构,串联校园空间,同时迎合场地高差,利用多层地表打造立体式校园,通过中央庭院+环形架空层+逐级退台+屋顶花园等多层次活动空间,破题高密度校园设计。

龙飞学校新建工程(二期)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道远学校)

校园时光穿梭慢行带提供多样学习空间

项目概况:位于龙城街道黄阁坑社区、龙飞大道与规划阁荔路交会处西北侧,此次交付二期,用地面积16131.75㎡,新建建筑面积52712㎡,办学规模为36班(小学24班、初中12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2024年优先交付15班,此次新增班级21班,学位945座。

设计亮点:公共空间以回字形建筑,串联起每栋教学楼、体育馆、多功能厅、图书馆等课外学习和生活空间的活动廊道,并在校园轴线两侧的教学楼与廊道空间,设置层次丰富的院楼空间,为孩子们创造宜人的校园漫步空间,提供多样学习空间载体。

文:宁伟 陈惠霞 姚晓媚 图:赖程巍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