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区对口帮扶广西靖西、那坡纪实
版次:A05来源:深圳侨报 2025年09月17日
面向靖西务工人员开展专场招聘会。受访单位供图
桑蚕产业成为那坡群众致富的“金叶子”。受访单位供图
在龙岗帮扶下,靖西、那坡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受访单位供图
龙岗融媒记者 张祥
巍巍群山,见证着山海情深的动人篇章;潺潺流水,诉说着粤桂携手的奋进故事。
八载春秋,从南海之滨的深圳龙岗,到祖国西南边陲的广西靖西、那坡,一条跨越千里的协作纽带,将两地紧紧相连。2016年以来,龙岗区秉持“那坡所需、龙岗所能”“靖西所需、龙岗所能”的原则,以产业赋能、教育扶智、医疗惠民、人才支撑为抓手,推动两地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跨越,书写了一段动人的“山海情”。
产业赋能 边关崛起发展新引擎
“产业生根,百姓安心。一条条生产线,连起的是山海两地的产业链,更是边民致富的希望链。”边陲之地,资源禀赋独特,却也曾因交通闭塞、产业薄弱而深陷贫困。龙岗区以产业协作为突破口,推动靖西、那坡从“靠天吃饭”走向“链上生金”。
在靖西,粤桂协作共建的龙邦跨境合作产业园内,机器轰鸣,工人忙碌。腰果、榴莲、冰鲜水产品等进口商品,在这里经过加工后销往全国。2024年,靖西市新增互市贸易落地加工规上企业5家,总产值达34.8亿元,带动55个村集体经济增收300余万元。边民合作社社员从1.4万人增长至2.5万人,授信“边民贷”1.05亿元,放贷1.07亿元。一名边民感慨:“以前靠种地一年挣不到几千块,现在在家门口打工,每月能拿3500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
在那坡,桑蚕产业已成为群众致富的“金叶子”。深圳同益新公司投资建设的缫丝厂、织造厂,打破了那坡“有茧无丝绸”的历史。2024年,那坡桑蚕产业总产值达5.26亿元,带动673户农户、116家合作社参与种植。百南乡规迪村村民屈艳春捧着一沓现金笑着说:“这批蚕茧卖了5600多元,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龙岗区不仅引进企业,更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和品牌打造。靖西的“桂糯”“大果山楂”获评“供深基地”,沃柑成为“圳品”;那坡的黑花生、山茶油通过龙岗展销中心走进深圳家庭。2024年,那坡农产品销往广东金额达1.08亿元,2025年前5个月已达2100万元。
教育扶智 点亮边疆孩子未来
教育是火种,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龙岗区以“组团式”帮扶为抓手,推动靖西、那坡教育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以一群人的坚守,改变一代人的命运。
在靖西民族高中,图书馆里书香四溢,学生们沉浸书海。2022年以来,龙岗区选派两批帮扶团队驻校支教,捐赠图书10万册、电脑50台,扩建藏书室、新建录播教室。2024年高考,该校本科上线率提升至51.5%,较2022年增长10.1个百分点。支教老师唐梓钟深耕语文教学,所带班级诞生两名理科类语文单科状元,真正用实打实的成果让教育温润边陲,点亮更多孩子的未来。
在那坡县深龙小学,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崭新的教学楼。这所由龙岗援建的小学,解决了1611名易地搬迁子女的就学问题。从最初被质疑“搬迁户学校”到如今成为“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校长动情地说:“龙岗那坡一家亲,千里助学情意浓。”学生党静秋来自贫困家庭,在老师培育下连续获评“三好学生”,并在市级朗诵比赛中获奖。她的母亲哽咽道:“没想到孩子能在这里读上书,还有这么好的老师。”
职业教育同样硕果累累。靖西职校在龙岗帮扶下实现省级技能大赛“零的突破”,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连续两年获广西一等奖,2024年32人考上本科。学生黄承志获广东省技能大赛木工项目第一名,入围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
“点燃生命,照亮世界。”深龙小学墙上的校训,有如粤桂携手共筑幸福路的一道亮光。这束光,照见了东西部协作的初心,也照亮了边陲儿女的幸福未来。
医疗惠民 守护边关群众健康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龙岗区通过一揽子医疗帮扶举措,让边陲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一台手术、一次义诊,守护的是生命,温暖的是人心。
来自龙岗区人民医院的钟宏同志被选派到靖西市人民医院担任院长后,用一个月时间跑遍19个乡镇25家卫生院,开展120余次深度访谈,推动医院建成危重孕产妇、儿童创伤等“五大中心”。2024年,靖西市人民医院开展PCI手术368例,率先实施冠脉内旋磨术等高难度手术,服务辐射周边县市。“现在不用出远门就能让大城市的专家看病,真是太好了!”靖西市果乐乡七旬患者的感慨,道出无数边民的心声。
那坡县人民医院的周秀红医生,用“三个坚持”推动护理体系革新:坚持需求导向、系统思维和长期主义。她筹建ICU病房,制定护理制度,培训急救骨干10人,把抢救成功率提升至92%。86岁的患者向秀连拉着她的手说:“你比亲闺女还贴心。”八年来,龙岗累计向那坡派驻198名支医人员,开展新技术86项。
医者仁心,跨越山海。一支“流动医疗队”穿梭在苗岭壮乡,成为边民健康的“守护神”。2025年初,龙岗支医团队奔赴那坡县抵边屯,为瘫痪在床的向理心会诊。丈夫离世、自己重伤、儿女年幼的向理心一度绝望,在龙岗团队救治下重燃希望。“粤桂协作不仅救助一个人,更拯救一个家!”挂职干部孔令斌说。此外,帮扶团队还开展“我为群众送健康”系列活动,组织义诊23场,服务6800余人;制作科普短视频46期,播放量超50万次。
人才支撑 激活内生动力源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龙岗区通过干部交流、技能培训、结对帮扶,为靖西、那坡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让他们在边陲之地,绽放光芒。
八年来,山海之间,人才往来如织。龙岗向两地选派党政干部12人、专业技术人才426人,接收跟岗锻炼727人。靖西市深百协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龙岗不仅给资金、给项目,更给理念、给人才。”
在劳务协作方面,靖西累计向广东输送劳动力15.93万人次,其中脱贫人口7.47万人次。2024年,“点对点”送工4427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5万个。学员许志友获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他说:“技能改变命运,感谢龙岗给了我们走出大山的机会。”
电商培训为乡村振兴插上翅膀。龙岗区妇联联合技校开展“领头雁”直播培训,覆盖靖西19个乡镇百余名妇女。海越农业、梁鹏食品等企业产值增长10%-20%,带动3000户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
2024年6月,靖西至深圳东站列车图定运行,两地距离进一步拉近。更重要的是,协作让两地人民心手相牵。正如龙岗区工信局有关负责人所说:“帮扶的本质是激发内生动力。我们要让协作成果惠及每一位边民,实现真正的兴边富民、稳边固边。”面对翻天覆地的新变化,那坡县百省乡那布村苗族村民杨美主感慨万千:“以前住茅草房,现在住楼房、开小车,感谢龙岗亲人带来的幸福。”
岁月见证巨变,八载帮扶,粤桂协作的种子已开花结果。截至2024年,龙岗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7.99亿元,实施项目922个,帮助那坡、靖西超过20万人口摆脱贫困。2024年,那坡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1%,增速全自治区第一;靖西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37亿元。
如今,那坡的桑蚕织就致富绸缎,靖西的百香果香飘湾区,深龙书声琅琅,边贸车水马龙。山海之间,不再有距离,只有心与心的相连、梦与梦的交汇。那些被点亮的梦想、被治愈的病痛、被振兴的乡村,共同汇成一曲奋进的乐章,诠释着“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新征程上,粤桂两地的故事仍在续写,其中蕴含的担当与情怀,必将如星火般闪耀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照亮更多人的幸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