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市民促会理事、彝族同胞沈补作
版次:Q07来源:深圳侨报 2018年11月12日
深圳侨报记者 谢青芸
通讯员 郭晓庆 文/图
深圳生活着数万名彝族同胞,他们中有不少都是经市民促会理事、彝族同胞沈补作介绍而来到深圳工作的。多年来,沈补作在帮助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彝族同胞走出大山、务工致富的同时,更帮助他们融入城市,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彝族大哥”。
经济压力 外出打拼
出生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沈补作原本生活条件优越,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家里就有车、有电视,但随着1992年父亲经商失败,家中负债累累。
“其实我从来没有想过创业,只想安安心心做一份工作,只是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我守着一份固定工资的工作。”为了帮助家中还债,2001年起,作为长子的沈补作主动扛起了家中的重担,一边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开元乡中心小学教书,一边在朋友的帮助下做起了包工头,在炼铁厂承包土石方施工,干过墙面粉刷、修路等等。
深圳创业 帮人找工
尽管在老家也赚了不少钱,但高达百万的债务及一家老小的开支仍把沈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2005年,听说深圳机会多,沈补作辞去教师工作,来到深圳创办了一家劳务派遣公司,帮助彝族同胞在深圳找工作。
与其他劳务派遣公司不同,沈补作创办的企业不仅帮大家介绍工作,还经常免费帮助彝族同胞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纠纷和难题。记得2009年,一位彝族同胞在工作时,手指不慎被切断,就赔偿事宜与工厂迟迟协商不下,无奈之下找到沈补作,沈补作二话不说,带着受伤的工人找到老板,并拿出法律依据与工厂据理力争,最终帮助受伤同胞获得赔偿。
像这样的事例在沈补作的工作中还有很多很多,有些甚至不是彝族同胞,只要工作上有困难找到他,他都会伸出援手。他说,“中华民族一家亲,一家人就应该互相帮助。”
集体生日 温暖感人
就在沈补作帮助各民族同胞的同时,沈补作也在市民促会感受到了来自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去年10月,市民促会为当月生日的会员们举办了一场集体生日会,气氛温馨又热闹。作为寿星之一的沈补作也应邀参加了生日会,在发表感言时,他激动地说,彝族同胞的生日都是通过年龄推算出来的,而且大部分人不过生日,这是他生平第一次过生日,不仅让他感受到了组织的关心与温暖,更体会到了民族同胞之间的深情厚谊,心中很是感动。
在深圳打拼了13年,沈补作不仅成就了一番事业,而且也与一名来自潮汕的汉族姑娘组建了家庭,拥有两个可爱的孩子,日子过得和和美美。沈补作坦言,初到深圳,他只是把这里当成赚钱的地方,没有长居之意。如今他早已爱上了这里,把深圳当成了第二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