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知晓候鸟的秘密?

从深圳候鸟科普展看人与鸟儿的大千世界

版次:Q13来源:深圳侨报    2019年03月25日

历代鸟型、鸟图案文物。

“童心童绘”展出作品。

学生认真观展。

海岸的活指示——银鸥 俗名:鱼鹰子、黑背鸥和叼鱼狼 银鸥是一种群居性鸟类,喜跟随来往的船舶索食船中的遗弃物。它们活动在近海附近,船员们发现了银鸥,就说明距岸已经不远了,银鸥是船舶即将靠岸的“活指示”。

鸳鸯 俗名:中国官鸭 鸳鸯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永恒爱情的象征。这只是人们看见鸳鸯亲昵举动,通过联想产生的美好愿望。事实上,鸳鸯在生活中并非总是成对生活,配偶更非终生不变,在鸳鸯的群体中,雌鸟往往多于雄鸟。

长脖老等——苍鹭 俗名:长脖老等 长脖老等头、颈、脚和嘴均甚长,身体细瘦、体态优美,捕食鱼虾。性格安静有耐力,行动极为灵活敏捷,有时站在一个地方等候猎物长达数小时之久,故有“长脖老等”之称。

侨报融媒记者 伍思晗 文/图

深圳早已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观赏候鸟也成为鹏城市民休闲娱乐的一个重要选项。日前,由深圳博物馆和深圳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联合主办的“候鸟的秘密——深圳候鸟科普展”在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举行。

据悉,本展览旨在激发广大观众朋友对候鸟的兴趣,加深对候鸟的认识,增强保护候鸟的意识,爱鸟护鸟,为候鸟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以期进一步达到人鸟相悦、和谐共处的目的,为建设美好的“生态家园”作出应有的贡献。

108件展品让人叹为观止

根据鸟类在某一地区的旅居情况,可将它们分成留鸟、夏候鸟、冬候鸟、过境鸟。留鸟是一年四季生活在我们身边、不进行迁徙的鸟;夏候鸟是春季由南方飞来繁殖,秋季再飞回南方的鸟;冬候鸟是秋由北方飞来越冬,春季再飞回北方的鸟;过境鸟是只在春秋一段时间内经过的鸟。对深圳来说,留鸟有苍鹭和黄苇鸦等,夏候鸟有家燕和黑枕黄鹂等,冬候鸟有绿翅鸭和黑尾蜡嘴雀等,过境鸟有中杓鸣和小杓鹬等。

“候鸟的秘密——深圳候鸟科普展”由“候鸟的秘密”“雨翮风翎”“童心童绘”三部分组成。其中,“候鸟的秘密”分为“候鸟知多少”“候鸟的保护”“深圳观候鸟”和“候鸟与文明”四个单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候鸟。“雨翮风翎”则展示了深圳市鸟类摄影爱好者拍摄的当地候鸟的精美照片。“童心童绘”则以儿童绘画为视野,表达了对候鸟的深刻认识和无限热爱。

展览汇集了108件展品,既有在深圳地区分布的候鸟如大白鹭、鸳鸯、黑枕黄鹂、凤头麦鸡、斑嘴鸭等30件标本,又有反映先人对鸟无限眷恋和敬仰的馆藏历代鸟型、鸟图案的文物如西汉的陶母鸡、唐代长沙窑鸡形饰件和清代的莲荷鸳鸯白玉饰件等7件文物,还有摄影作品40件、绘画作品31幅。

深圳是候鸟停歇地越冬地

据研究,全世界现有鸟类近万种,其中约4000种鸟类属于候鸟,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进行成千上万公里的长途迁徙。

深圳拥有咸淡水湿地、溪流、海洋、海岸、海岛、山林等多元化的生态环境,现有380种鸟,约占全国鸟类的四分之一。深圳位于“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食物资源丰富,每年9月至翌年5月,200多种、约十几万只候鸟途经深圳或停留越冬。深圳是鸟类重要的栖息地、繁殖地、越冬地和停歇地,维系着我国乃至全球众多重要候鸟的生存需求。

不可不知的十佳观鸟地点

深圳十佳观鸟地点分别为深圳湾公园、中山公园、华侨城湿地公园、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笔架山公园、洪湖公园、梧桐山风景区、园山风景区、大鹏农科中心。

其中,深圳湾的越冬地,广义上讲,包括深圳湾保护区以及香港米埔保护区在内的一大片湿地。这里地处珠江口东岸,咸淡水交汇,有大片红树林,适合洄游鱼类产卵,而大片的淤泥浅滩也是招潮蟹、青口、蛏子、沙虫、弹涂鱼的天堂。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