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香港立法 推进大湾区一体化发展 关注后疫情时代命题

港区代表委员带来这些谏言提案

版次:Q11来源:深圳侨报    2020年05月25日

深圳侨报记者 伍思晗 文/图

今年两会期间,后疫情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完善香港立法等词条成为与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来自港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在各自提交的议案和提案中积极建言献策,携手内地同心同行迈入新时代。

全国政协委员邓清河:

以法治港 保证“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深圳社团总会会长邓清河一直以来以维护祖国统一、推动“一国两制”为宗旨,积极投身于深港两地的交往交流之中。怎样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如何维护香港长治久安?今年两会,邓清河围绕这两大话题形成提案,给出了具体建议。

根据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设想,2030年前让中医药走进校园。在邓清河看来,在香港加快推动普及中医药知识,推动中医药教育,增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课程的比重,将是重塑香港学生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他在《关于推动中医药知识纳入香港基础教育、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提案》中提出,在香港推广中医药教育,应做好教材编写审定工作,规范和创新并重,教材编写应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同时结合香港特色,在守正创新中推进新时代中医药文化。

他建议,从小学开始,针对不同年龄层优化中医药教育,以不同形式教授课程及考核课程,并向中医药授课老师提供特别培训。期望通过中医药教育弘扬中华文化,增强香港青少年的中华文化认同感。同时,培育领域内青年人才,推动中医药产业传承发展,助推中医药以香港为平台,更好地走向世界。

今年全国两会宣布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草案)》的消息发出后,得到了香港各界人士的一致拥护。邓清河认为,香港特别行政区运行了近23年,香港出现的“反国民教育”、非法“占中”和去年以来旷日持久的“修例风波”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均与香港基本法第23条立法缺位有关,疫情之下国安风险再次增加,更凸显了立法之急迫。

“现在推23条立法符合民心,因为广大民众在‘修例风波’中清楚看到了‘港独’和境外势力对国家安全的危害,23条立法是人心所向。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主权统一和香港稳定繁荣时,就需要迎难而上,坚定决心和敢作敢为。”邓清河在《关于推动香港基本法第23条立法的提案》中建议,中央政府不仅要根据宪法与基本法敦促特区政府推动23条立法,也要成立专门的国安机构,专项负责协调和处理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

全国人大代表洪为民:

点燃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引擎 打造国家创科优势

全国人大代表、前海国际联络服务有限公司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洪为民长期往来于深港两地,作为青年创新创业“引路人”的他尤其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相关话题,今年两会,洪为民就湾区产学研合作、区域协同发展等问题提交了三份卓有见地的提案建议。

“创新科技产业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引擎,大湾区要做到国际一流湾区,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中心、全球重要创新中心,必须要答好产学研合作这张考卷。”洪为民针对这一主题,在《深化粤港澳大湾区产学研合作》提案中建议,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建立“开放式产业创新”生态,以企业为主体,让市场“拉”动创新。他还建议,立足深圳打造服务湾区的应用研究及转化平台,并引进香港及国际大学和面向产业的研究机构一同合作,加强产学研机构的紧密联系。

针对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的估值以及风险难以达成共识的痛点,洪为民呼吁设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估值公司、知识产权投资的创投公司。在培养人才及高端人才交流方面,他鼓励“产学旋转门”文化,让大学教授多“下海”将技术商业化。同时,洪为民还在提案中表示应支持大湾区的产学研机构多与不同地区或国家合作,推动学者、学生、企业家、研究员的交流,做到中国在国际重要技术(如通讯、运算技术等) 领域不缺席,打造国家创科优势。

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方面,洪为民表示,大湾区急需要制度及规则衔接,以打造更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由此他提交了《借鉴港澳管治模式打造大湾区营商环境的战略趋同》的提案。“建议建设湾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实现湾区‘一网通办’,优化政务流程,促进政务服务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案中,洪为民从成立以市为本位的专业组织、优化审批制度、提升营商软环境、建立湾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设立大湾区商业信用评级机制及数据库等多个方面入手,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通行政、人才、制度、服务等壁垒提供了积极可行的对策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王明凡:

紧扣后疫情时代命题 聚焦大湾区医疗协同发展

自2018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以来,深圳海外联谊会副会长、波顿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明凡代表港澳人士提交了多份高质量提案,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今年两会,王明凡结合时下社会热点,聚焦疫情后经济复苏、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一体化、跨省异地就医等话题,准备了三份提案赴京。

“随着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在全球的蔓延,稳经济、稳就业的关键就是稳消费,消费金融对促进消费的支持作用巨大,同时也成为将消费潜能转化为发展动能的重要推动力。”在《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金融潜力,加快推进疫情后经济复苏的提案》中,王明凡建议建立和完善消费金融法律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同时,探索建立“消费金融创新示范区”,为持牌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开展合作提供空间,并希望政府出台疫情期间“消费金融”阶段性政策,有效激活贷款机构、金融机构的放贷积极性。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公共卫生危机,也让王明凡对如何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事业协同发展有了进一步思考。在《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协力推进医疗一体化的提案》里,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三地如能充分合作,不但能为大湾区的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甚至可以辐射周边地区。王明凡呼吁,一是开展粤港澳大湾区传染病/疾病防控技术人才交流培训,支持港澳医师、护士、药剂师等在大湾区内开展执业活动等,开展联合会诊;二是建立人才联合培养合作机制,共同建立成粤港澳卫生人才专家库;三是制定粤港澳地区重大传染病/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四是开通三地互联网诊疗、医联体远程会诊、家庭健康管理、嵌入式医疗基地等服务。

不管是激发消费金融潜力,还是加强医疗建设方面的建议,王明凡提交的三份提案皆紧扣后疫情时代社会发展的命题,为助力社会经济恢复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