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服务“加速跑” 健康城区建设显成效

——龙岗区医疗卫生 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版次:A06来源:深圳侨报    2021年09月24日

龙岗区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医护人员发挥了坚不可摧的作用。

龙岗家庭医生团队开展上门服务。

龙岗融媒记者 刘芳菲

通讯员 钟美玉 文/图

从公立医院建设全面加速,到基层医疗集团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从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到基层社康中心也能挂上专家号,从“五常管理”树立现代化医院“龙岗标杆”,到智慧医疗实现诊疗全流程网上办……龙岗全面夯实医疗卫生系统基础,卫生事业发展掷地有声。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回眸“十三五”,国家把人民健康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龙岗区卫生健康系统也步履铿锵地朝这一方向前行,健康城区建设初见成效,公共卫生服务不断升级,卫生资源配置日趋均衡完善,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初步建成,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已基本建立,居民健康水平全面提升,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惠及民生的卫生健康画卷徐徐铺开。

医疗卫生服务

公立医院建设按下“加速键” 借力医联体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走进位于宝龙街道的龙岗区骨科医院新院区(一期),医院大楼焕然一新,诊室温馨舒适,病房干净整洁,3.0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可视化椎间孔镜、关节镜、骨密度仪等先进诊疗设备一应俱全。医院依托信息化系统,实现了预约挂号、线上收费、线上查询结果等“最多跑一次”,极大方便了辖区群众就医。

区骨科医院始建于2007年,是龙岗区创建最早、最具规模、技术力量最雄厚、设备最先进、功能最完善,集医、教、研、四肢功能康复与训练为一体的专科医院。作为龙岗区卫生系统“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医院新院区(一期)于2016年7月正式开工,总建筑面积45841.97平方米,主要包括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3栋主体建筑,总床位350个,历经四年建设,于2020年投入使用。“区骨科医院原定位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但宝龙作为新设街道,片区内没有一所综合性医院,医疗资源紧缺。为此,区主要领导专门到骨科医院调研,提出‘大专科’+‘小综合’医院模式,要求在确保一期顺利完工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二期建设,提前统筹,提前谋划,以改善宝龙综合性医疗短缺问题,为片区居民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宝龙街道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区骨科医院新院区的建设只是龙岗区着力补齐医疗设施短板、加快健全医疗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医疗卫生资源的匮乏直接关系到城区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为充分满足群众“病有所医”的需求,5年来,龙岗区不断加大公立医院重点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和区长任双组长的公立医院建设领导小组,有力推动了以龙岗区骨科医院宝龙院区为代表的一大批优质医疗卫生项目的落地;做好顶层设计,印发实施《关于加快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公立医院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公立医院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通过纵向整合医疗资源,布局建设龙岗中心医院集团、龙岗区人民医院集团、龙岗区中医医疗集团三大基层医疗集团,通过横向组建学科联盟,成立妇幼健康、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骨科(显微外科)、中医、康复学科联盟,并打造了3个医联体,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多亏了刘医生,手术后我的身体不疼了,现在躺着也能慢慢挪动、翻身,甚至可以坐起来!”成功接受手术的患者刘女士高兴地说。近日,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联合医共体成员龙岗区第五人民医院成功开展了一例严重骨盆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该患者恢复良好,已开始术后康复训练,过不了多久就能使用辅助器正常下地走路了。

无独有偶。2020年11月,一名在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做保洁的员工突发心梗,命悬一线,区妇幼保健院紧急组织多学科联合救治,并与距离最近的医联体协作单位取得联系,开通快速转诊绿色通道。从求诊到转运,区妇幼保健院仅用26分钟就完成了“二传手”的重任,将保洁员平安转至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成功将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打赢这场生命争夺战,是紧密型医联体惠民便民的真实写照。”区妇幼保健院有关负责人表示,紧密型医联体成立后,协作单位通过微信、专用电话等及时有效沟通,共享优势资源,切实提高了急危重症的救治效率,为健康龙岗保驾护航。

公共卫生服务

在全市率先实现街道级公卫机构全覆盖 医养结合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更强

今年8月20日,龙岗区举行11个街道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揭牌仪式,标志着龙岗区在全市率先实现街道级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各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挂牌运作以后,龙岗的‘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卫生工作体系将更加完善,我们也期待通过此次改革,进一步夯实龙岗的基层公共卫生基础,进一步强化基层卫生监督管理,进一步提升卫生应急处置效能,进一步增强公共卫生整体服务能力。”副区长初庆在揭牌仪式上表示。

作为产业高地,龙岗辖区工厂企业众多,人口密集,对外交流频繁,在预防重大传染病疫情暴发、新发传染病输入和职业中毒等方面均面临巨大压力。区委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着力构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社区卫生“三大卫生”发展模式。鉴于当前的新形势对公共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龙岗区积极探索、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着力解决机构设置不完善和人员紧缺等短板,优化卫健系统内部资源,整合现有8个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7个卫生监督分所(预防保健所),在每个街道均设置一个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

“以后每个街道都有自己的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就地响应、就地处置,提升了辖区公共卫生专业能力。”区卫健局副局长王金乐介绍,经调整后,中心服务涵括所在街道的卫生监督执法、疾病预防控制、慢性病管理、妇女儿童保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家庭发展指导等多项具体业务,同社康服务中心一道为周边居民提供更加全面可及的公共卫生服务。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5年来,龙岗区不断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服务项目内容逐渐丰富,服务数量稳步增加,覆盖率越来越高,居民健康更有保障。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龙岗建立了区危急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危急重症儿童新生儿救治中心、出生缺陷综合干预中心和深圳东部唯一的产前诊断中心,孕产妇系统管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及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显著上升;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实施“银龄安康行动”,为全区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及意外医疗保险,并推动辖区15家养老机构、39家“夕阳红”都市养老服务中心与医疗机构签订医养结合工作协议,目前简竹护理院一期已投入运营,区第六人民医院、区第二中医院也正在建设公立医养结合医院,预计建成后新增医养结合的养老床位2050张。

其中,去年6月成立的全市首家公立医养融合机构——龙岗区第七人民医院简竹护理院尤为值得一提。该院以“整合医疗、精心呵护”为目标,充分利用医院优势资源,为失能失智等老人提供全方位照护服务,是一家集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养老、安宁疗护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护理院。“医院设施先进,内设功能齐全的中医馆、中西医康复治疗室、运动治疗区和休闲娱乐区,并配有全套检验设备。我们会对每名入住老人进行系统评估,视老人的病情轻重、失能状态制定个性化康复治疗和生活照护计划,让大部分老人通过综合康复治疗,身体机能得到全面或基本康复。”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对刚出生的婴儿免费接种疫苗,为辖区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让65岁以上的老人享受免费健康体检及保健服务,面向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结核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开展健康管理……不知不觉间,几乎每名龙岗市民都获得了免费优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卫生体制改革

啃“硬骨头”开创系列改革先河 插上信息化翅膀加速创建医疗高地

龙岗医疗为何得以在短短几年内固本培元,强筋健骨?有业内人士指出,龙岗区把改革创新作为破解难题的思维方式,立足群众健康服务需求,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推进了医疗卫生综合实力的跃升,激发了新的发展活力,最终才有了脱胎换骨的局面。

对于患者来说,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ICU的生活区是一个休闲的好去处。微笑穿衣镜、爱心照片墙、温馨值班房、学习充电站……科室环境和团队精神面貌尽收眼底。在区三院,“工作常组织、天天常整顿、环境常清洁、事物常规范、人人常自律”的“五常”工作理念已深入人心。复杂手术如何降低风险?护理工作内容如何分配?交接班的事项包括哪些?相关责任人按照管理规范,每天进行检查和整改,通过精细化管理推动医院诊疗服务水平再上台阶。

区三院实施的“五常管理”彰显了龙岗区卫健系统敢啃“硬骨头”、不断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的作为。“十三五”期间,龙岗区在国内率先实现县区级所有公立医院全面导入“五常管理”。面对涉及公立医院数量多、覆盖范围广,且时间紧、任务重的局面,该院万名员工大作战,通过一年时间,对12家公立医院临床、医技等500余个科室的环境、布局、物品等进行全面规范、优化再造,448个科室完成验收,节约业务面积1.7万平方米,吸引了国内50余家单位前来参观学习,为创建现代化医院树立了“龙岗标杆”。

集中式预约挂号、就医导航、智能配药……这些智慧医疗,在龙岗都能享受到。“十三五”期间,龙岗区还通过信息化顶层规划和建设,插上“智慧医疗”的翅膀,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促进就诊流程更安全、更顺畅。目前,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建成了全国首个5G+智慧中医健康管理平台,以5G、智能穿戴、大数据与智能AI等技术为核心,打造创新型的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体系,通过防、控、治、管、改五大健康管理路径,建立健康生活全流程;龙岗中心医院运用5G网络技术成功与区六院连线,完成2例疑似新冠病例远程会诊;龙岗区12家公立医院全部实现5G宏基站信号覆盖,区卫健局也因此成为深圳唯一获得国家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四级甲等授牌的区级行政单位(全省仅三家)。

在全国县区范围内率先全面停止普通门诊输液,在广东省建成首个社康中心心电图远程集中诊断中心,在深圳市率先建设全科医学技能培训中心和首个社区医疗机构医学检验服务协作网络、推行医疗设备批量集中采购,建立全市首个覆盖范围最广、业务范围最全、服务人群最多的远程医疗服务中心,运行全市首个区域统一公众门户应用“龙岗健康在线”,实现就诊数据实时上传,健康档案、检查检验报告实时查看,挂号、候诊、缴费等诊疗全流程网上办……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相呼应,龙岗区多措并举,在全国、省、市开创了一系列改革先河,加速创建标准化、程序化、可视化管理的现代医院,为市民提供更专业、更高水平、更人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医院员工满意度、公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数读

●“十三五”期间,龙岗区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快速提升,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90家,较2015年末增长35.8%。完成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等9个项目建设。全区可供应床位12247张。

●中医资源总量持续增加,全区拥有中医医疗机构250家,完成中医药服务诊疗152.54万人次,依托各公立医院及135家社康中心建立覆盖全区的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社会办医持续稳步发展,全区社会办医疗机构达1006家,其中三级医院两家;可供应床位数4210张,每千人口床位1.06张。

●新增41家社康中心投入运营,建立家庭医生团队593个,累计开设家庭病床4384张,签约常住居民102.38万人,其中重点人群签约34.76万人。

●“十三五”期间,新增“三甲”医院3家。成功引进4个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高层次医学B类团队。柔性引才为龙岗卫生健康开展新项目、新技术354项,填补省内空白6项、国内空白2项。

●全区共有省级重点或特色专科7个、市级类别重点或特色专科9个、区级类别重点或特色专科15个。龙岗中心医院、区人民医院、区第三人民医院3家医院通过国家/省级胸痛中心认证。

作者: